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2-08-30 09:00 作者:韩琦 来源:质量安全所 阅读:
分享:

一、研究方向

1. 新型安全抗虫蛋白材料创制与应用技术体系构建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开展对危害粮食、经济作物鳞翅目害虫的安全控制功能材料的创制研究。主要包括:(1)利用抗独特型抗体技术开发安全的Bt毒蛋白杀虫替代物或效应物,人工智能辅助设计靶向害虫潜在关键受体以及Bt毒素受体结合区域的功能材料的精准设计。(2)基于“构-效”关系指导其它新型安全、高效的融合基因(蛋白)材料的挖掘与分子改造,以及害虫安全控制新靶标和新技术探索研究。(3)开展抗虫功能材料的高效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优化,并在水稻等作物中进行转基因表达研究。

2. 农产品全程质量标准化、智能化管控体系构建与推广

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研究以及技术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应用研究,开发以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为核心的智能管控技术和相关软硬件产品,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追溯平台,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标准化信息化管控。

二、人员组成

荣誉首席: 刘贤金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团队带头人:刘媛,博士,研究员。

主要从事农药毒理、毒副作用评价与安全管控技术体系研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副主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南京)主任,曾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农业青年科技奖和农业部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江苏省333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973、948、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5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PCT)4项。主持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

三、创新成果

新型杀虫蛋白及其基因资源的开发是农产品安全生物控制领域的重大课题,降低现有Bt Cry毒素存在的安全风险,挖掘对人类、环境更为安全的抗虫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先后受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创新采用抗独特性抗体技术,探索Bt Cry毒素抗虫功能模拟物的创制新路径,并借助模拟物及Cry毒素与多种潜在受体的互作分析,解析Cry毒素的毒理机制。

另外,团队受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资助,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并作为国家农安中心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的主要技术支撑。

团队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SCI收录7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PCT专利4项,登记软著10余件,出版专著2部。主持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农科院科技二等奖1项,2020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奖1项。获批省部级平台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成立产业研究院1个(区块链产业研究院)。

四、服务内容

1. 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建设;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农产品智慧管控平台搭建;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与信息化技术服务与培训;

2. 物联网监控,水培叶菜,楼顶菜园,可食地景,微型农场等。

3. 蛋白质互作分析、亲和力测定;噬菌体体外展示库构建、筛选及鉴定服务;生物分子建模、对接及虚拟筛选服务。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