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畜禽产品的污染物监测、风险评价及生物防控与产品优质化研究。
1.兽药残留及食源性微生物危害识到与风险评估 研究畜禽产品种违禁化学因子和人畜共患病原菌等危害因子形成机制、传播规律,研发检测新技术和标准,服务农产品安全监管。
2.细菌耐药性及传播风险防控 研究畜产品生产链上食源性致病菌耐药基因的溯源、传播机制和传播风险评估,以及防控新技术和新产自研发。
3.噬菌体资源与防控产品研发 收集鉴定农用噬菌体与益生菌资源、构建噬菌体与功能益生菌资源库及基因组库;开展肠道噬菌体和呼吸道噬菌体功能研究;解析噬菌体与宿主菌、动物细胞(包括免疫细胞)间的互作(免疫)机制;研究评价噬菌体及其裂解酶产品有效性及安全性标准;产业化生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及产品创制。
4.畜禽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产品优质化研究 聚焦区域特色畜禽产品开展营养品质组分挖掘、功能鉴定、品质形成及调控机制研究;研发品质提升和品质保持技术,开展产品优质化的科技研究。
二、团队组成
研究团队拥有专职科研人员24人,其中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333人才工程”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省优青2人,省托举工程青年科技人才2人,海外留学背景11人。在国内噬菌体研究和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团队首席:王冉,博士、研究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333工程二层次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优秀回国人员、 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等。任国际噬菌体研究中心( IPRC)主任,中国噬菌体学组副组长。
三、创新成果
1.建有国内最大的农业噬菌体资源库、噬菌体基因组库、裂解酶库和噬菌体裂解酶表达平台,研究制定噬菌体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和评价技术规范,掌握噬菌体生产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研发噬菌体、噬菌体裂解酶及抗菌肽等抗生素替代品,为耐药性病原菌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2.近年承担相关项目12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防治禽产气荚膜梭菌新型生物防控技术的研发(2018YFE0101900)(中英)”、“乳品供应链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和控制新技术研究(2021YEF0101800)(中新)”2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A novel generat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formu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nanoparticles reinforced phage cocktail against bacillary dysentery(31950410562)(中伊)”1项;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禽肉中食源性病原菌防控技术合作研发及海外应用”1项。
3.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9件,获得授权专利29件;在 Nature Microbiology、 Environ Sci Technol、J Antimicrob Chemother、 Chemosphere、 Food Control、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首次发现了替加环素耐药基因,引领全球相关研究发展,在Nature Microbiology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并被Nature发表亮点评论,入选“2020中国农业十大进展”。
4.荣获多项重要省部级奖项,(1)畜禽生产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江苏省推广二等奖(3/11,2020);(2)蛋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江苏省科技二等奖(1/13,2012);(3)养殖业抗生素环境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环境保护科技二等奖(3/9,2017)。
5.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和农民日报发表养殖业抗生素风险评价工作简报、全程控制技术规范,针对养殖业中隐患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问题,开展了全国区域相关产品风险评价,提出了管控措施和政策建议,为服务国家监管重点、遏制细菌耐药性及“减抗”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工作参考。
四、服务内容
1.提供农业部认证资质检测服务
具有CMA、CATL资质,具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及专业的检测技术团队,可以根据国家法规标准为生产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检测服务;
2.提供农产品产品认证服务及技术指导,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鉴定;
3.开展养殖场细菌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治疗方案一体化服务指导;
4.提供绿色饲料添加剂、酶制剂、新兽药及功能食品的委托研发;乐于和企业开展联合开发项目、联合申报项目;
5.为企业提供产品或生产过程的检测质控、病料分析、诊断、药敏试验、标准制定等各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