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大家都响应国家号召,减少户外活动,宅在家里。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日常要注意保持基本的营养摄入。健康的饮食结构必须保证有一定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摄入。食用蔬菜、水果时,很多人会关注农药残留问题。那么,什么是农药残留?国家标准GB 2763的定义为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和动物饲料中出现的任何特定物质,包括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应产物及杂质等。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蔬菜上农残污染带来的风险?
1.适当贮存
农产品中残留的绝大多数农药都会逐渐降解,时间越长残留农药越少。因此,可以购买一些容易储存的蔬菜,如土豆、南瓜、萝卜、山药、洋葱等。这些蔬菜可以每次多买一些,也减少去超市或菜场时与人接触的概率,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2.仔细清洗
购买的新鲜蔬菜,要仔细清洗。建议去除表面杂质后,适当浸泡后再流水冲洗。浸泡可以使用适量的苏打、食盐以及淘米水等。不建议用洗洁精等清洗,防止二次污染。
3.尽量去皮
大部分农药更容易附着在蔬菜的表面,因此带皮的蔬菜水果,如土豆、萝卜、黄瓜和苹果、柑桔等,建议去皮后食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污染,也可以降低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摄入风险。削皮时注意柄蒂部,尽量去除,这个部位较容易残留农药。
4.高温烹饪
大多数农药在高温下降解速度会加快。因此高温烹饪是减少农药残留的有效方法。而且高温烹饪还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极大地提高食用安全性。
5.不过度偏食
从营养学的角度,建议不能过度偏食。不能一种食物一次大量食用。过量食用某一种蔬菜,也加大了农药污染累积的风险。
其实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都受到严格管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放心地增加各种蔬菜的食用,均衡营养,增强体质,打好抗击新型肺炎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