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中“食源性病毒”知多少?预防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0-02-24 15:53 作者:谢雅晶,刘贤金 阅读:
分享:

近期,有个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很嚣张也很狡猾!由于这个新冠,害得我们家里蹲这么久,小伙伴们由吃货直接修炼成厨神。算算,今天已经有小伙伴已经开工了。那我们借这个机会,来给大家说说食源性病毒”,也就是可以通过食品(包含水)传播让人生病的病毒。

在这个地球上,与我们人类共存的病毒有许多,按宿主类型(是否正确?)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虽然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毒,但并不是所有病毒都能使人生病: 像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只能感染植物,像噬菌体这家伙只吃细菌,像非洲猪瘟病毒这类不传人的动物病毒只感染猪等动物。但还有像新冠的一类病毒,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可能成为它的宿主,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艾滋病病毒(HIV)和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呃,扯远了。。。 

比较常见的食源性病毒有诺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存在人畜共患的现象)、星状病毒等。这些食源性病毒多属于传播性很强的病毒,有以下特征:

1)     传播途径多为-。简单来说,即这些食源性病毒都来自于人的粪便中,通过污染的水、环境、手和食物,再由)进入人体使人感染生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

2)   粪便(或呕吐物)中病毒的含量极高,每克含几乎上亿(108-109 )个病毒;

3)   极易感染(感染剂量低),仅需10-100个病毒即可让人生病;

环境中极其稳定(多为非包膜病毒),耐酸耐冻(零下20度也冻不死)物体表面上可存活数天,但不耐热;

1.jpg

如诺如病毒主要来源于感染诺如病毒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这些病毒颗粒通过——污染附近的水、环境,再由我们的手进行传播,最终通过污染的农产品(生食果蔬、肉制品及贝类等)造成在人群传播。

建议:可以增加诺如病毒的图片、动画、传播途径动画等

2.jpg

目前,欧洲食品安全局分析得出,在欧洲易受诺如病毒污染的农产品:贝类、覆盆子、生菜、球茎蔬菜、胡萝卜、草莓、西红柿;甲型肝炎污染的农产品:贝类、草莓、生菜、水;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农产品:猪肉及猪肝。

重点来了~下面就介绍怎么防范农产品中的这些小捣蛋们了。首先,生食果蔬先来。虽不能通过加热烹饪等方式来消灭病毒,但流水反复清洗也是可以有效除去病毒:像草莓、树莓(覆盆子)上的小孔不好清洗,可以稍稍浸泡后,用流水冲洗表面;像生菜等叶菜可除去两到三层外叶,将每片叶取下后洗净(不留一点死角)。(果蔬上的食源性病毒主要通过表面接触(如人类粪便污染的污水、食品处理用水和患病的食品处理者们)被食源性病毒污染。)

其次,肉类(含内脏)及贝类。肉类(含内脏)及贝类中的病毒建议通过加热等方式消杀,即彻底烹饪至全熟。(贝类中的食源性病毒主要通过过滤吸收污染水源中的病毒,保存在它们的体内消化腺里(含量极高);肉类中的食源性病毒主要来源于动物(血液、内脏等)。)

最后,还不得不提一下,交叉污染!什么是交叉污染呢?举个例子,有个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生菜,放在了一个台面上等待进行切割、包装,接着一堆无病毒污染的草莓也放在了相同的位置等待进行包装,或者我们的手、刀等工具拿过了诺如病毒污染的生菜后,又拿那一堆草莓,这些通过接触表面、手或工具都导致了生菜和草莓间的交叉污染。这也是为什么要求食品生熟要分开。因为哪怕你之前消除病毒得再彻底,由于上述的交叉污染会导致二次污染。那么这些接触表面、手或工具上的病毒如何消杀呢?可用75%的医用酒精或常规84消毒液(需稀释至0.5g/L 有效氯含量)檫拭表面及浸泡工具,勤洗手。

 

其实,食源性病毒也没那么可怕。以下防范措施请牢记:

1. 个人卫生要注意,洗手要勤要干净,病从口入需严防;     
2. 
蔬菜水果要洗净,生熟案板一分开,交叉污染就不怕;
3. 
肉、贝生食风险高,煎炸煮涮要彻底,全熟美味又安全;
5. 
食源病毒不可怕,沸水烫煮消杀它,酒精、84也可以。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